数据与结论
冰点 | 沸点 | 比热容 | 导热率 | |
---|---|---|---|---|
粘性凝胶 | -30.6 ℃ | 479.9 ℃ | 1.550 (DTU/g)/℃ | 0.450 (DTU/(m*s))/℃ |
水 | -0.6 ℃ | 99.4 ℃ | 4.179 (DTU/g)/℃ | 0.609 (DTU/(m*s))/℃ |
污染水 | -20.6 ℃ | 119.4 ℃ | 4.179 (DTU/g)/℃ | 0.580 (DTU/(m*s))/℃ |
盐水 | -7.5 ℃ | 99.7 ℃ | 4.100 (DTU/g)/℃ | 0.609 (DTU/(m*s))/℃ |
浓盐水 | -22.5 ℃ | 102.8 ℃ | 3.400 (DTU/g)/℃ | 0.609 (DTU/(m*s))/℃ |
液态磷 | 44.1 ℃ | 280.5 ℃ | 0.770 (DTU/g)/℃ | 0.236 (DTU/(m*s))/℃ |
乙醇 | -114.1 ℃ | 78.4 ℃ | 2.460 (DTU/g)/℃ | 0.171 (DTU/(m*s))/℃ |
岩浆 | 1409.9 ℃ | 2356.9 ℃ | 1.000 (DTU/g)/℃ | 1.000 (DTU/(m*s))/℃ |
树脂 | 20 ℃ | 125 ℃ | 1.110 (DTU/g)/℃ | 0.150 (DTU/(m*s))/℃ |
石油 | -57.1 ℃ | 538.9 ℃ | 1.760 (DTU/g)/℃ | 2.000 (DTU/(m*s))/℃ |
石脑油 | -50.1 ℃ | 538.9 ℃ | 2.191 (DTU/g)/℃ | 0.200 (DTU/(m*s))/℃ |
核废料 | 26.9 ℃ | 526.9 ℃ | 7.440 (DTU/g)/℃ | 6.000 (DTU/(m*s))/℃ |
超级冷却剂 | -271.2 ℃ | 436.9 ℃ | 8.440 (DTU/g)/℃ | 9.460 (DTU/(m*s))/℃ |
原油 | -40.1 ℃ | 399.9 ℃ | 1.690 (DTU/g)/℃ | 2.000 (DTU/(m*s))/℃ |
由以上数据可以轻易得出结论:
- 前期最好用的冷却液
- 零上是
污染水
(-20℃ ~ 120℃,导热率 0.58) - 零下是
乙醇
(-110℃ ~ 80℃,导热率 0.17)
- 零上是
- 后期出了
超级冷却剂
肯定还是用超冷(-270℃ ~ 400℃,导热率 9.46)
为什么不用油冷
很多新手喜欢用油,不管是 原油
还是 石油
。油的稳定性确实很好,想爆管都很难。
是的,缺氧里是会爆管的。管道中的内容物发生「强制相变」的时候就会导致爆管。
那么什么是「强制相变」呢,物质形态变换的时候就是。
比如从液体变成气体(汽化:蒸发/沸腾),或者从气体变成液体(液化:冷凝)。
(本来高压也会使气体液化,但缺氧里没有这个设定,物质传输超压的话就会被阻塞。)
当然还有从液体变成固体(凝固),总之,如果这个形变过程在管道内发生,那管道就惨了。
通常来说,物质不是自行相变的,它没有自我意志。
是外界环境(温度,或者说热量)迫使它变的,所以叫「强制相变」。
最典型的场景:管子里是 水
,管子是 导热液体管道
,外界温度长期处于 200 ℃。
另外,缺氧里氧石
/漂白石
等,如果轨道没有埋藏在实体方块里,运输过程中会挥发,但这种挥发不会剧烈到破坏轨道甚至墙体。
既然油的稳定性这么好(-50℃ ~ 400℃ 左右),为什么不用油呢?
很简单,因为油的比热容太低了。
你可能会说「油的导热率高啊」,光是导热强有个毛用,别的液体难道就弱到不能用吗?
管道内液体的流速是固定的,哪怕你一瞬间就完成了换热过程,
把油用作液冷的冷却液,换热效率低得离谱。既费电*,升温 / 降温又慢。
* 费电是什么说法?缺氧里模型过于简化的
液温调节器
,俗称液冷机,作用是:
「固定将通入的液体降温 14 ℃」。
无论通入的是什么液体 / 什么温度,耗电 / 耗时都是一样的,这很科雷学。
什么时候用油冷
难道真的不能把油当作冷却液吗?
为什么不呢,油的导热率这么高*。
油超高的导热率让它成为了(仅作)热量中转媒介时的(前期)唯一选择。
此时不需要考虑比热容,用不着它来吸收热量,它只负责帮助其他两种物质之间的热量交换。
* 导热率比油还高的只有
超级冷却剂
和核废料
。
在缺氧里,为了防止设备升温过高进而过热损坏,我们通常会把(可以预见将升到高温的)设备所在的地面上铺一层液体,用来加快设备和环境换热降温(散热)。
因而,给设备铺液体的时候:
- 如果做了别的散热措施,比如
埋了液冷 ,铺油。 - 如果没做其他散热措施,只是希望设备不要升温太快,铺水。
(别铺污染水就行,污染水会挥发出污染氧。)
基本上这也是前期的最优解,水温升高就擦了铺新的低温水,即「手动」水冷。
水温过高直接蒸发也没什么问题,如果附近有水门注意不要被冷凝的蒸汽破坏就好。
如果能升到 125℃ 以上更好,甚至可以无缝接入蒸汽机,开始原地进行一个电的发。
现实里也有这样做的*(指油冷直接接触),但没有用水(和机器直接接触)的。
虽然缺氧里没有短路漏电的设定,可现实里命只有一条。
* 工业用途就不说了,想必大家也提不起兴致。有兴趣可以看看各大 UP 整的活,比如 LTT 的油冷主机系列 [0] [1] [2] [3] [4] [后日谈] [后日谈2]。(0、4、
后日谈 2 辉光字幕组没有搬)
P.S. 话说我确实记得有看过 大狸子切切里 还是谁也整过一期,特意去翻了一下并没有找到。
我真的清清楚楚地记得看过,还是一个女的科技 UP 主,找过了也不是 显卡姬。
一个猜测,不一定对,难道世界线变动了?有没有可能单纯只是商务纠纷把视频下了
曼德拉效应怎么说,曼德拉效应。
另外一提,高中老师大概讲过,其实绝对纯净的水是不导电的。
但说了「绝对」,哪有那么容易:
- 一是很难长期保持没有杂质,水太容易溶解各种电解质了;
- 二是水本身存在弱电解平衡,哪怕是
纯水 里也有少量氢离子 和氢氧根离子 。
人造冰箱模块
食物保鲜机制
在《缺氧》里,目前版本的食物保鲜机制由两个因素共同决定:
- 气体环境
- 非保鲜气体:食物的新鲜度每周期减少 8%。
- 保鲜气体:食物的新鲜度不因气体环境减少。
- 环境温度(注意,这里指的是气体温度)
- 未冷藏:食物的新鲜度每周期减少 18%。
- 冷藏(-18℃ ~ 4℃):食物的新鲜度每周期减少 5%。
- 深度冷藏(< -18℃):食物的新鲜度不因环境温度减少。
除了氧气 / 污染氧 / 天然气,还有气态磷之类基本完全见不到的气体以外,其他的气体都是保鲜的。真空就更是保鲜,以前无脑真空(真空视为绝对零度 -273.15℃)就完事了。
当前版本真空仍然算保鲜气体环境,但却不算冷藏;
处于真空中的食物「由食物本身的温度决定其是否冷藏」。
永久保鲜方法
难道再也做不到永久保鲜了吗?
克雷把题设条件都给出来了,我们照着解答不就好了。
首先还是构造一个真空环境,然后通入微量的保鲜气体*。
保鲜气体环境达成。
* 胎教式教学:
- 埋一段气体管道,利用
气体调节阀
控制流量为最小值 0.1 g。- 气体管道形成稳定的循环后,每一格管道都应该是 0.1 g 的该气体。
- 只留一格管道,拆掉其他所有管道。
(管道被拆掉时,内容物会直接流向外界,注意自行处理)- 构造一个稳定的真空环境。(像这种只有几格的简单地填砖再拆砖就行了)
- 新建管道以及排气口把这一格管道内的气体放出来。(放到上一步准备好的真空环境)
- 如果这个真空环境是 4 格,那么每格就是 25 毫克的保鲜气体。
(已经足够了,不必到网传的微克级别那么离谱)
极微量的气体由于其极低的比热容,极易被外界温度影响。
此时引入一根导热液体管道,管道内是永远低于 -18℃ 的某种液体。
气体确实会和食物本身进行换热,但是由于克雷的设计,固体和固体之间换热比较优先。
(但如果你手欠铺了干板墙或者变温板就是另外的说法了。)
而气体和液体——我也不清楚是判定优先级高还是判定频率高——总之气体和导热液体管道之间换热的速度是远远比和食物本身快的。因此气体会一直一直一直受到导热管道的影响,保持温度与管道内液体同步(由于微量气体比热容极低)。
冷藏温度环境达成。
永久保鲜成功,此时我们只要搞到一种
因为气体
而最妙的地方是,之前说过某不科学的液冷机是固定降低*通入的液体 14℃,无视其原本的温度高低以及该液体的比热容和导热率。
就算外界费尽九牛二虎之力把冷却液温度升起来了,我只要启动一秒钟液冷机,全部无駄。
如何控制自动化也很简单,加一个 液体管道温度传感器
设置「高于 -18 ℃ 以下的值,比如 -30,再保守一点直接 -50 ℃ 也没什么问题」连到液冷机上就行了。
* 热量并没有消失,只是换给了液冷机本身,所以液冷机一般和蒸汽机配合食用风味更佳。
不科学的地方在于不管冷却液的比热容多大、携带了多高的热量,它都能瞬间完成换热。
真的是「瞬间」,卡判定帧甚至能白嫖,配合蒸汽机甚至能吞热 ,阿炊出过一期视频。
保鲜冷却液选材
所以此处最合适的冷却液是谁呢?
「那必须是我了。」
没错,就是我乙醇哒。
油可往后稍稍吧,听说你想爆管都很难?
我能降到 -54℃ 来一个深度深度深度冷藏,你能吗,你管道允许吗。
而且油的比热容低、导热率高,也就是说「极易受到外界热量的影响」,与所需要的性质完全相反,用在这里(冰箱冷却液)根本是意味不明的操作。
乙醇低至 -114.1 ℃ 的冷凝点以及 2.460 (DTU/g)/℃ 的比热容和 0.171 (DTU/(m*s))/℃ 的超低导热率,堪称以压倒性的优势光荣成为「永久保鲜纯手工冰箱制冷模块用唯一指定冷却液」。
再说前期 乙醇
也比油更容易获得*。
只要有一棵
油则是就算前期能搞到也必须去油质星;去到油质星也必须先保证生存才能考虑开采 原油
。石油
必须从 原油
里提炼就更不用说了。
* DLC 传送器房间的地板上有一丁点
原油
,是在设定上暗示对面是油质星。